科学城春蕾学校新生入学(三)发表时间:2023-11-10 09:02 ![]() ![]() 心 理 准 备 ![]() 新一年级的家长朋友,您的孩子即将踏入崭新的小学校园,开启快乐的小学时光——您,准备好了吗? 幼升小的首要任务,就是要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行正面引导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在孩子入学前,需要让他知道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之处。可以这样给孩子说:小学的上课内容和形式也许没有幼儿园那么好玩有趣,但是课程会更加丰富,你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,也能认识更多的朋友。还可以带孩子提前去小学校园里走一走,看一看,借机跟孩子聊一聊小学生活。让孩子提前感知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,培养其入学愿望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,促进孩子逐步形成健康和完善的人格,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: 学习生活要有节奏,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。如按时上学上课、按时就餐、按时参加学校、班级各项活动、按时放学及时回家等。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,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,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。 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很重要。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,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,会有竞争,也会有压力,更会有失败。要教育孩子增强自信,培养自制能力,具备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,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承受困难与挫折的受挫能力。 入学前家长可为孩子打造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区域,为他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。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,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,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、渗透感染的力量,最容易为孩子所感知、仿效和接受,成为其行为的指南和方向。 ![]() ![]() 习 惯 培 养 ![]() 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威廉詹姆斯说过:“播下一个行动,收获一种习惯;播下一种习惯,收获一种性格;播下一种性格,收获一种命运。”这句话时常被拿来作为“习惯培养”的警训,也时刻提醒着我们:良好的习惯将让孩子受益终身。 那么,孩子需要养成哪些良好习惯?作为家长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?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1 培养孩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学习时自行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品,将无关的东西放到边上,不要影响和干扰到学习。 学会对学习用品的整理:学习后要及时收拾和整理学习用品并放回原位;清楚第二天上什么课,该准备什么。一开始,孩子可能不会整理得很好,我们可以进行提醒和协助,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。 2 培养孩子耐心、专心倾听的习惯 首先,让孩子明白认真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;“只听半句”会让自己听不明白。 接着,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: 1)认真倾听他人讲话,不随便插嘴; 2)边听边思考,别人讲话的观点哪些我赞成,哪些我不赞成,为什么? 3)有不同意见,一定要等别人把话讲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。 3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5、6岁的孩子在思考问题时有依赖性是非常正常的,当孩子求助时,不妨鼓励他首先试着自己想想办法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1 培养按时作息的习惯 很多小孩子在假期都是睡到自然醒,基本没有作息时间可言。在开学前一段时间,家长要有意识地结合孩子上学时的作息时间,合理训练孩子按时作息,跟上学时的作息时间合拍。 2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早晚洗手洗脸,外出回家、吃东西前、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;给孩子勤理发,勤剪指(趾)甲;发型以整洁、大方为宜;定期洗澡、洗头,勤换内衣裤。 3 培养良好的自立和自律意识 孩子进入小学后,许多事情需要他们去独立完成。因此我们需要给孩子渗透这样一个意识:自己长大了,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,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。 我们的课堂是几十人组成的“大家庭”,因此课堂行为需要遵守共同的规则。在上学前,家长要引导孩子遵守规则,自我约束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一年级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。 1 举止文明 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,要告诉孩子不讲脏话,不说不文明的口头禅;进办公室先敲门,同意后方可进入;上下楼梯靠右行,不拥挤、不打闹;爱护公共财物,不乱涂乱画;课间不追逐打闹,不高声喧哗等等。 2 尊重他人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,首先要从尊重他人开始。耐心听人说话,不随便打断;用心听人说话, 不要漫不经心;听到表扬和批评,都不要激动;不随意打扰别人,一旦妨碍他人,要及时道歉;未经允许,不乱动别人的东西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对一年级孩子的养成教育,家长既要收手,也要放手。教会孩子学会自己走路,是家、校、社的共同教育职责。 给孩子的心田种下美好的种子,时时浇水,勤于照顾,相信您定会收获满园春色。 ![]() ![]() 编辑 | 张韧 编审 | 王锡恒
文章分类:
春蕾德育
|